期刊封面

非放射学中轴脊柱关节炎
非放射学(放射学阴性)中轴性脊柱关节炎
“强直性脊柱炎”的概念是在1900年左右提出的,当时只能根据患者的脊柱僵硬程度来制定。临床诊断。 1930年代,由于放射学的临床应用,人们逐渐发现强直性脊柱炎常从骶髂关节开始。因此,骶髂关节炎已成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。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分类标准的制定经历了1961年罗马标准、1967年纽约标准、1984年修订纽约标准。骶髂关节放射学改变为Ⅱ级以上。 X线片只能检测炎症并发的结构性损伤,不能检测从AS到AS的炎症本身。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的发生往往需要5-10年,导致AS的诊断延迟5-10年,显然不能满足早诊早治的要求。
1974年提出“脊椎关节病(SpA)”,涵盖AS、银屑病关节炎、赖特综合征/反应性关节炎、肠病性关节炎、白塞氏病等,该组临床疾病谱具有共同特征。 1990年法国发布的Amor标准和1991年发布的ESSG标准对SpA的诊断,对于骶髂关节的影像学改变来说是不必要的。 ESSG对SpA的标准分类主要以炎性腰痛和不对称外周少关节炎为依据,因为该标准诊断的SpA包括两部分患者:骶髂关节有放射学损伤的患者和尚未发生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。放射学受损。因此,衍生出一个新概念“中心轴SpA”。将那些伴有炎症性腰痛的 SpA 患者称为“轴向 SpA”比 AS 更合适,因为 AS 意味着“僵硬”已经发生。不适合尚处于早期的患者,甚至少数SpA患者病情较轻,终生不发生放射损伤。
目前多数观点认为非放射轴性SpA和AS是疾病的两个阶段,即随着时间的推移,骶髂关节炎的X线表现迟早会出现。这两种亚型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,尤其是与疾病活动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可比的治疗反应率。然而,非放射学中轴??型 SpA 由于其自限性和疾病本身的缓慢进展而比 AS 更具异质性。
非放射轴SpA的概念更多是基于对某些患者进行分类的需要,而不是基于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需要。
文章来源:《中华放射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fsx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9/396.html